县委编办:当好“三个兵”促进工作提质增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汉寿编办当好“三个兵”,从三大领域“下功夫”,不断推动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当好学习“标兵”,在素质提升上“下功夫”
一是学习政治理论,强化政治担当。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论述与指示精神,并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为契机,发挥党委(党组)学习中心组的龙头作用。汉寿编办领导班子带头学党史、经常学党史,充分运用“学习强国”APP、“红星云”网络平台、红色基地教育、专家授课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先后20次开展党史教育专题学习,充实党史教育流程。每月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参观主题基地、“干部分享会”等途径,切实将党史教育“内化于心”,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站位,端正工作作风。
二是学习业务知识,增强工作能力。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为主线,督促全办干部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办法》《机构编制信访举报受理办理工作规则》《中央编办法规制度制定实施和备案办法》《常德市机构编制审批规程》等机构编制政策文件的学习,熟悉工作制度和业务流程,严格按政策和制度办事,不触“底线”,不碰“红线”。
三是学习先进榜样,提高工作效率。借“区县交流”之春风,汉寿编办先后6次共派出30余人次对省内12个区县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学习,从“党建+”到“互联网+”,从“大数据”到“精准”服务,从列“清单”抓落实,到“回头看”促成效,切实将“交流硕果”落实于机构编制各项工作,确保工作方式转变和工作效率提升。
二、当好履责“尖兵”,在服务优化上“下功夫”
一是扎实推进机构改革,完善服务体系。在“五好园区”建设中,以“一个大厅、一枚印章审批、一个主体服务”为总抓手,创新政府购买服务,推行“一链办理+集中办结”专业化帮办代办服务,努力实现产业项目全部认领、专人对接、全程服务、无偿帮办代办。在落实乡镇机构改革中,严格执行省委《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建设的若干意见》及《规范乡镇(街道)职责权限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按要求规范乡镇(街道)机构设置和加强机构限额管理,目前“6+3+1+1”机构模式运行顺畅,改革成效显著。
二是精准统筹编制使用,创新管理方式。探索建立县乡两级“人才编制池”,在县直事业编制和乡镇事业编制总量分别调出事业编制50名,并实行单列管理,周转使用,专项用于引进符合条件的急需紧缺专业人才,解决因短期无编人才引进难的问题,缓解了因专业技术结构、年龄结构以及其他特殊情况带来的人手紧缺与编制保障之间的矛盾,最大限度发挥了机构编制服务发展、服务改革、服务民生的基础性作用。
三是切实转变服务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在事业登记管理方面,打好“提前量”,与办事人先沟通,再办理,尽最大努力“一次性”办结,让办事者少跑路,全力缩短办理周期。在规范工作流程方面,建立“督查督办事项清单”“批文办件清单”两套电子台账,在每季度末进行通报,提高督导实效,对机构编制各项重点工作实行销号督导,确保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回音。
三、当好基层“哨兵”,在信息调研上“下功夫”
一是用“制度”建立规矩,规范管理。大力加强制度建设,修订完善了《汉寿县机构编制信息调研工作制度》,要求在市委编办或省委编办网站和刊物上稿1篇以上。每名干部每季度上报1篇县委办信息约稿,每名班子成员上报分管工作以及调研材料1篇以上,同时将信息宣传调研的报送程序、考核、奖励等方面从制度的层面加以确定,切实把信息调研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二是用“考核”推动工作,落实目标。建立信息宣传工作日常监督和年终考评机制。汉寿编办“全员上阵”,年初进行目标规划,年底开展考核评优,将考评结果作为年度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充分激发编办全体干部投入信息调研工作的积极性。
三是用“调研”发现问题,总结经验。针对全县机关事业单位临聘人员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县委编办多次开展了全面的调研摸底,并及时以县委办、县政府办名义印发《汉寿县财政拨款单位聘用临时工作人员管理暂行办法》,为进一步规范全县临聘人员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