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在“点”上 治“水”显担当
“俺这里,而今是农田排灌不愁,沟港渠道流水不臭,安全饮水不忧,全都感谢吴老头”,这是每次到汉寿县沧港镇新兴社区都能听到的赞语。他们口中的“吴老头”就是汉寿县水利局主任科员、老干党支部副书记、老科协水利分会常务副会长吴尚元同志。
吴老早在2012年就随同县水利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肖才文到这里办农村联系点,并任资料员。2014年新兴社区被定为市级贫困村后,他又作为工作队员来到了这里。在扶贫攻坚的五年里,吴老凭借自身优势,奉献自身余热,助力扶贫攻坚,结合新兴社区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治水”作为扶贫的重点,作出了较大成绩。新兴社区在2019年顺利完成村级摘帽,37户113位贫困人口脱贫。
一、为解决社区旱涝保收出谋划策
吴老在新兴社区办农村联系点时,发现社区的15个农业组1172亩水田,300旱地存在旱涝保收问题。这是造成社区贫穷落后的“病根”,要根治这个“病根”,必须在旱涝保收上作文章。提建议,出主意,想办法,为解决这个问题,吴老提出并带头做了三件事:
(一)深入调查、找准扶贫的重点。他先后到15个农业组查看地形地貌,在50多户农家访问,找社区8名干部及15个群众代表座谈,得出的结论是,全社区1472亩耕地,地面高程在30至31.2米的有750亩,高程在29.5至30.4米的有722亩,低的在雨水多的年份受淹,高的在久晴不雨时受旱,旱涝不保收是农民贫困原因之一;原因之二是抗旱的社区水口机埠,年久失修,机械老化, 影响抗旱,且原建的机埠功能单一,只能抗旱不能排涝。病结找到后,吴老迅速写出了要解决这个社区旱涝保收的民情报告。
(二)不辞辛苦,跑项立项。2014年,吴老不顾年迈体弱,多次到市水利局、县政府、县发改委、县水利局找分管领导请示报告,找设计单位制图,找水利专家论证,四处奔波,最终挣得投资款37.5万元,对社区水口装机容量75千瓦的机埠,进行了维修,实行了当年立项、当年维修、当年受益。2017年,他又马不停蹄地写报告,跑项目,争得有关部门的同情与支持,挣到12万元资金,新修了装机容量30千瓦的排涝机埠,解决了社区排涝的问题,使社区水旱无忧成为了现实。
(三)挑选技术人员,管好机埠。老吴到这个社区扶贫工作时,每周至少2次到两个机埠转一转,看一看。在社区干部与他自己严格考查的情况下,选配了2个机手,并制度了“五条管理规定”,明确由社区惠农综合服务站管理。现在这两个机埠做到了灌得进,排得出,安全运转,干群满意。
二、为社区水环境改造奉献余热
一汪碧水绕社区走,两岸翠色扑面来。走进沧港镇新兴社区,随处能看到见水透绿的环境,依水而居的村庄,呈现出一幅人水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当人们说起这个社区治理水环境,疏通沟港渠道的事,全社区的农民都为吴老叫好,称他为全社区排灌用水渠道,解决了“肠梗阻”、“白色污染”的难题。老吴为治理社区水环境,把疏通清淤沟港渠道的惠民工程搞好,帮助社区做了三件事:
(一)进行宣传动员,获得群众支持。治一方水土,兴一方经济,美一方乡村,富一方百姓,是一个扶贫工作队员应尽的责任。吴老在组织动员开展这一工作时反复强调治理水环境,疏通沟港渠道的重要性。把社区沟港渠道里的白色污染清除,把淤泥出尽,既解决全社区田间用水畅通,又能保持流水干净,既能保证田间用水安全,又能增强人民身体健康,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提高了村民参与度、树立了村民的信心,为工作开展打下了良好群众基础。
(二)开展现场查勘,实施工作计划。吴老邀请镇水管站的技术员,对全社区的沟渠通过长宽实测,难度评估,综合测算,为核算工程量及所需资金,得出概算,还在社区工作会议上审议了他起草的“新兴社区沟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一名抓农业的副书记专抓,老吴对工程质量实行监管,确保了专项行动推进有章可循。
(三)优选施工队伍,筹集资金实施。老吴和社区负责人研究决定,明确项目主体为镇水利站为实工主体,择优聘请本社区有经验的沧港新兴社区惠农综合服务社施工,经费由老吴向局请示申请,获得了12万元,全社区硬化主渠道300米,支渠2500米,田间渠道3.5万米,达到了沟渠水畅通,水干净,提升了农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三、为社区村民安全饮水尽职尽责。
新兴社区靠近沅水大堤,每年在汛期都会发生翻沙鼓水的现象,严重影响大堤安全,且全村有150户人家是靠自家打压把井用水,用水极不卫生,连衣服越洗污点都越多。农民的饮水、用水既不安全,又不卫生;既造成环境污染,又伤害村民身体健康;既危害防洪大堤安全,又给每年防汛抗灾带来隐患。吴老把这一问题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把农民的安全饮水纳入扶贫的重大民生工程、德政工程。
适逢常德市委、市政府部署了“三大战役”“民生升温”,要解决农民饮用水安全的问题。吴老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遇,他当即找社区干部、群众代表座谈商议,决心要乘党的惠民政策,把人们急盼的饮水问题解决。他根据干群的反映,立马找水利专家论证,找设计股室设计,把日产1500吨的集中供水厂设计立项完成。
说事容易,做事难。要实现新兴社区饮水安全的目标,最大的难题是资金问题。吴老不顾年老体弱,四处拜访申请,用“五措并举”的办法,突破了这一瓶颈。一是利用政策扶,涉及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的征地、用电、办证等相关费用,一律能免则免,能减则减,最大限度地降低建设成本;二是积极向上争,争取国家投入和省市县配套资金,共筹得500多万元;三是加大乡镇社区投,当时新兴社区在资金十分吃紧的情况下,仍投入资金25万元,社区民办企业投入10多万元;四是发动群众筹,按照分级负责的筹资比例,通过一事一议的筹资方式,广泛发动群众筹资投劳,在不违反负担政策的同时,保障工程建设投入,按照户平600元/户,筹资36万多元;五是引进社会资金,争取本地在外工作,在外打拼人员的支持,共筹集资金达20万元。
资金筹措完成好,通过一年的努力,沧港镇新兴社区集中供水厂建成了,人们终于喝上了安全水。在吴老的监管下,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水质送检、水厂自检、卫健部门抽检”的三级检测体系,健全了水质监管办法,解决了新兴社区及周边70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为社区供水一体化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