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干部工作>干部人事>详细内容

干部人事

双向交流任职:干部培养创新之举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19-09-17 15:21:50 【字体:

从2010年开展中央国家机关与地方青年干部双向交流任职活动以来,已有100多名中央和国家机关干部被委派到地方任职,其中有不少人从司长调任市长。

“双向交流任职”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创新之举,是改善领导干部队伍结构特别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干部结构的有益探索,有助于促进干部成长,推动地方发展。

促进干部成长

与挂职等传统培养模式不同,“双向交流任职”采用任职方式。这有助于深化履新干部思想认识,克服“做客”“镀金”等心态,促使他们扑下身子,安心基层,对地方发展水平和民生现状产生更加强烈的感受,对市情国情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形成以人为本、为民富民的全新政绩观。市长岗位的职责促使他们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师从实践”和“比学赶超”之中,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履新市长后,所思所想、亲力亲为都与司长岗位存在差异,新局面往往需要他们反复权衡“决策是否坚持了群众路线、措施是否可行”等问题。这就要求他们不断改进作风、查摆问题、锤炼自我,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和先进典型,破除“四风”,以实际行动密切干群关系。

推动地方发展

地方行政首长异地选任、跨行业选任的方式,不仅体现了组织对选任干部的高度信任,更有益于履新干部轻装上阵,在地方发展中建功立业。

有益于地方科学发展。相对于地方干部,履新市长往往能够从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站位来谋划发展,特别是在处理跨区域重大事件时,更能体现“讲中央政策,顾国家大局”的素养。在酝酿出台政策时,既注重具体需求,又注重政策的适用性和普惠性;在编制长远规划时,既考虑发展现状,又兼顾空间预留、资源条件、生态承载能力等因素;在统筹发展时,既重于整体推进,又善于抓主抓重。

有益于破解发展难题。履新干部大多具备较强宏观管理优势和人脉资源优势,对于一些影响发展的关键因素具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使得他们在碰到棘手事务时,往往能够另辟蹊径,创造性地加以解决。在申报重大项目时,善于将地方实际需求和国家宏观机遇有效对接起来,减少盲目性;在争取政策时,善于集中利用各种资源促成突破。

有益于发挥带动效应。履新干部长期在中央国家机关形成的工作理念、民主作风、处世方式和勤学善思的良好习惯以及改革创新的进取精神,会在地方干部中造成连动效应。同时,履新干部在主抓政策争取、项目申报、招商引资、经营城市等工作中,也会产生明显带动效应。履新干部超脱于当地“圈子”因素的影响,在干部使用上更好地坚持任人唯贤原则。

优化干部队伍

从司长到市长的任职安排,是党立足于事业长远发展,对关键岗位干部实施重点培养、重点选配、重点管理,对于优化干部队伍、夯实执政基础、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据统计,中央和国家机关处级干部中具有两年以上基层一线工作经历的占40%,科级及以下的仅占19%。“三门”干部多、基层经历少的现实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

双向交流任职,不仅给地方领导班子来源结构注入新鲜血液,而且使履新干部收获基层经历和工作经验,符合我国干部从基层锻炼成长的一贯方针,是拓宽干部实际锻炼途径的一种积极尝试。双向交流任职充分体现了优中选优原则和“组织选任方式向多样化转变”的特点,能够提升组织工作的科学化和制度化水平。双向交流任职体现了遴选干部、锻炼干部、培养干部、使用干部、造就干部、鉴别干部的有机统一。履新市长在工作中进一步拓展和提高领导全局发展、创新社会管理、应对复杂局面等能力和素质,使党和人民的事业后继有人、充满生机。

当然,也应看到,这批年富力强、正在国家行业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的领导干部改换到一个不甚熟悉的工作岗位上,也有可能出现“干部不服水土”情况。因此,要研究出台更多的能够实现组织意图和确保人才效益最大化的干部政策,有效增强我国执政队伍抗御风险和战胜困难的能力,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坚实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